专访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5年内飞行汽车能成为大家的日常通勤工具未来也是具身智能产品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3-24
 何小鹏表示,飞行汽车有望很快就能落地并实现商业化。预计在5年内,飞行汽车能够成为大家的日常通勤工具。  何小鹏认为,10年以后的汽车可能都是具身智能的产品,未来的飞行汽车也是一样。  3月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论坛年会为期两天,主题为“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何小鹏表示,飞行汽车有望很快就能落地并实现商业化。预计在5年内,飞行汽车能够成为大家的日常通勤工具。

  ◎何小鹏认为,10年以后的汽车可能都是具身智能的产品,未来的飞行汽车也是一样。

  3月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论坛年会为期两天,主题为“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在论坛活动现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飞行汽车有望很快就能落地并实现商业化。“预计在5年内,飞行汽车能够成为大家的日常通勤工具。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注意到,3月18日晚间,小鹏汽车公布了2024年财务数据。财报显示,2024年小鹏汽车总营收为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净亏损额同比大幅收窄。

专访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5年内飞行汽车能成为大家的日常通勤工具未来也是具身智能产品(图1)

  在论坛活动现场,针对飞行汽车是否很快就能落地并实现商业化的问题,何小鹏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飞行汽车的核心用户群体应该是聚焦于科技爱好者和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个人用户,而非运营市场。”

  “以家庭场景为例,如果父母能亲自驾驶飞行器,让孩子体验从低空如5米安全飞行逐步过渡到中高空50米至200米,这可以为用户打开全新的立体视野,成为人生中独特的体验。这种亲自操控飞行器的体验,可能是吸引早期用户的关键。”何小鹏说。

  “但是,由于产品采用航空级碳纤维材料及飞机制造工艺,其产能与传统汽车存在数量级的差异。比如传统车企月产数万台,而全球主流飞机生产制造商的年产量没有超过1000架的。”何小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所以当前生产体系面临极大挑战,初期只能限量供应,主要面向热衷创新生活方式的高端用户群体。这一策略既符合产能现实,也契合产品稀缺体验的定位。”

  此前,何小鹏在2025年小鹏汽车春季发布会现场透露,小鹏的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都将在明年量产,飞行汽车目前已经收到了4000个订单。

  而在2025年小鹏汽车春季发布会上,2025款小鹏G6、2025款小鹏G9正式上市发售,并配置了图灵AI智驾。两款车型上市即实现了热销。

  今年年初,我国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呈现爆发式发展,这又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何小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最开始做人形机器人时,觉得应该是新能源汽车孵化推动人形机器人。但两年后发现不是,10年以后的汽车可能都是具身智能的产品,未来的飞行汽车也是一样的。”

  何小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后的人形机器人会有大脑、有小脑、有心脏、有脑力、有眼睛、有嘴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在算力引擎、皮肤骨感方面都会反过来重新定位汽车的未来。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我觉得今天讲这个稍微有点早,但是5年以后再回看你这个问题,会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何小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3月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为期两天,主题为“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 记者注意到,“低空经济”继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我认为飞行汽车很快就能落地并实现商业化。”在论坛活动现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预计在5年内,飞行汽车能够成为大家的日常通勤工具,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注意到,作为今年造车新势力交付的领头羊,凭借MONA M03、P7+两款爆款车,小鹏汽车连续坐上新势力销冠的宝座。3月18日晚间,小鹏汽车公布2024年财务数据。财报显示,公司多项核心指标创历史新高,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小鹏汽车实现为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净亏损57.9亿元,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预计飞行汽车很快就能落地并实现商业 日前,牛宝体育入口在2025年小鹏汽车春季发布会上,2025款小鹏G6、2025款小鹏G9正式上市发售,其以换代思路改款,全系标配5C超充AI电池、图灵AI智驾。两款车型上市即热销,2025款小鹏G6上市7分钟,大定突破5000台;2025款小鹏G9上市45分钟,大定突破3000台。 “我认为飞行汽车很快就能落地并实现商业化。”何小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飞行汽车的核心用户群体应聚焦于科技爱好者和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个人用户,而非运营市场。以家庭场景为例,若父母能亲自驾驶飞行器,让孩子体验从低空如5米安全飞行逐步过渡到中高空50米至200米,这可以为用户打开全新的立体视野,成为人生中独特的体验。这种亲自操控飞行器的体验,可能是吸引早期用户的关键。 “但是,由于产品采用航空级碳纤维材料及飞机制造工艺,其产能与传统汽车存在数量级差异,比如传统车企月产数万台,而全球飞行器厂商年产量通常不足千架。”何小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所以当前生产体系面临极大挑战,初期只能限量供应,主要面向热衷创新生活方式的高端用户群体。我认为这一策略既符合产能现实,也契合产品“稀缺体验”的定位。 此前,何小鹏在2025年小鹏汽车春季发布会现场透露,小鹏的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都将在明年量产,飞行汽车目前已经收到了4000个订单。 未来的汽车可能都是具身智能的汽车 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今年年初,我国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呈现爆发式发展,这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何小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当然,2020年最开始做人形机器人时,觉得应该是新能源汽车孵化推动人形机器人。但两年后发现不是,10年以后的汽车可能都是具身智能的汽车,未来的飞行汽车也是一样的。” 何小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有大脑、有小脑、有心脏、有脑力、有眼睛、有嘴巴。这些器官在汽车里面有没有?比如,人的手有23个关节,机器人的手现在一般有21个就很了不起了。在汽车领域,手又是什么?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在算力引擎、皮肤骨感方面都会反过来重新定位汽车的未来。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我觉得今天讲这个稍微有点早,但是5年以后再回看你这个问题,会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何小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突发!基辅遭大规模袭击!知情人士:美乌将在沙特先谈!俄军:在库尔斯克一线

  停播180多天后,三只羊迎转机!合肥通报:罚没、赔付近1亿元,具备恢复经营条件!公司再次致歉,合作品牌压减80%

  民生证券给予火炬电子推荐评级:员工持股计划明确增长预期;需求回暖业绩拐点将现